当前位置:编程学习 > 网站相关 >>

《算法导论》学习总结 — 3.第四章 && 第五章

因为《算法导论》第一部分1~5章的理论性太强,研究过多容易纠结,所以索性合起来快点讲过去。

第四章:

这一章讲的是递归式(recurrence),递归式是一组等式或不等式,它所描述的函数是用在更小的输入下该函数的值来定义的。

本章讲了三种方法来解递归式,分别是代换法,递归树方法,主方法。

1.代换法(Substitution method)(P38~P40)

定义:即在归纳假设时,用所猜测的值去代替函数的解。

用途:确定一个递归式的上界或下界。

缺点:只能用于解的形式很容易猜的情形。

总结:这种方法需要经验的积累,可以通过转换为先前见过的类似递归式来求解。

2.递归树方法(Recursion-tree method)

起因:代换法有时很难得到一个正确的好的猜测值。

用途:画出一个递归树是一种得到好猜测的直接方法。

分析(重点):在递归树中,每一个结点都代表递归函数调用集合中一个子问题的代价。将递归树中每一层内的代价相加得到一个每层代价的集合,再将每层的代价相加得到递归式所有层次的总代价。

总结:递归树最适合用来产生好的猜测,然后用代换法加以验证。

递归树扩展过程:①.第二章2.3.2节分析分治法时图2-5(P21~P22)的构造递归树过程;②.第四章P41图4-1的递归树构造过程;这两个图需要好好分析。

3.主方法(Master method)

优点:针对形如T(n) = aT(n/b) + f(n)的递归式

缺点:并不能解所有形如上式的递归式的解。

具体分析:

T(n) = aT(n/b) + f(n)描述了将规模为n的问题划分为a个子问题的算法的运行时间,每个子问题的规模为n/b。

在这里可以看到,分治法就相当于a=2, b=2, f(n) = O(n).

主方法依赖于主定理:(图片点击放大)

zhudingli 图片可以不清晰,可以看书。

主定理的三种情况,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都是把f(n)与1 比较。

第一种情况是1 更大,第二种情况是1 与f(n)相等,第三种情况是f(n)更大。

但是,这三种情况并未完全覆盖所有可能的f(n):

第一种情况是f(n)多项式的小于1 ,而第三种情况是f(n)多项式的大于1 ,即两者相差的是2 。如果两者相差的不是2 ,则无法用主定理来确定界。

比如算法导论P44最下面的3 就不能用主定理来判断。

至于主定理的证明,有兴趣的可以拿笔在纸上推算,反正我这里是没看的,毕竟时间有限,要选择性的学习。

第五章:

本章是围绕一个雇佣问题展开的。

问题:有一批参与面试的人,你要一个个面试(面试每个人都要花费c1),如果当前面试者比自己的助理能力强,则辞掉当前助理的,并把当前面试者提拔为助理(雇佣一个人要花费c2),一直面试完所有人。

这里考虑的是面试所花的money,假设总共有N人参加面试,有M人被雇佣过,则花费O(N*c1 + M*c2),因为参与面试的人员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要花费的money也是不确定的(N*c1是确定的,而M是不确定的,所以M*c2也是不确定的)。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

1.概率分析:指在问题的分析中应用概率的技术。

2.随机算法:如果一个算法的行为不只是由输入决定,同时也由随机数生成器所产生的数值决定,则成这个算法是随机的。

书上讲的理论性有点强,我这里用自己的话来说下:

首先说下概率分析,因为前面讲到过:雇佣所需的花费与输入序列有关,有N个面试人员(考虑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则一共有N!中排列情况(即每种排列出现的概率是1/(N!)),于是假设每种排列花费Ti元,则所有供花费:

T1/(N!) + T2/(N!) + … + TN/(N!)。

其实这里可以结合高中学的正态分布来理解,都是讲的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思想差不多,所以这里也不需要什么概率论的知识,都是一些常识。

顺便补充一下:5.2节的指示器随机变量就是用的高中学的期望,用期望来表示概率。

再说下随机算法,对于上面概率分析时的方法,虽然面试人员的排列是不确定的。但是如果当排列确定后,则所需花费也就确定了。而对于随机算法,就算排列确定,其花费也是不确定的。即随机发生在算法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分布上。这就是概率分析与随机算法之间的区别。

比如按书上的,可以给每个人员随机生成一个优先级,或者把每一个面试人员与其后的面试人员中随机一员交换,来产生一个随机的序列。

我以前总结过一些随机算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ml" target=_blank>1.《随机化算法(1) — 随机数》

2.《随机化算法(2) — 数值概率算法》

3.《随机化算法(3) — 舍伍德(Sherwood)算法》

补充:综合编程 , 其他综合 ,
CopyRight © 2012 站长网 编程知识问答 www.z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部份技术文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