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编程菜鸟——起跑时的坚持
开课4周,实际教学3周,C++教和学的工作似乎一切有序进行。昨晚例行地为每位同学“记了工分”,令人吃惊的是,看到的是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部分同学高唱凯歌,一部分同学成果可怜甚至空白。处于中间状态的同学,很少。一方面上机课、辅导时间结束,或其他时间,我在CSDN“空间”中看到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一片繁荣;另一方面,近一半的同学,在期限结束,进展为0,或只能提交1个任务。在这悬殊数据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同学们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悬殊,以及对程序设计体验上的悬殊,以及大学生活方式和结果的走向上可能的悬殊。
现在说两极分化为时过早,至少给部分同学拉响警钟。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进展不畅的同学遭遇到的困难,但这不能成为我放弃提出警告的理由。这56名同学编程的编程经历,几乎全是0基础。这给我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如此大的差距?
答复一,是投入。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没有体验,课堂上讲的,书本上写的概念、方法、原理就全是死知识,很难在头脑里扎根。仅靠平均一周3个学时的课堂教学,2个学时的上机,远远解决不了问题。好司机用里程说话,好程序员用代码行数说话,不从开始就去积累,不从开始就习惯在实践上的投入,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意味着在起跑线上的投降。
答复二,是坚持。一时的热情容易,现在看来,不少同学在两周时的热情仍然,但第3周却出了问题。我不信奉热情,保持热情太沉重。兴趣或许靠得住,尚在培养兴趣的阶段,最忌讳轻易地放手。兴趣这东西,手一松,就可能跑了,眼见着周围同学的进步,如果不能再次赶上,它可能永远离你而去。届时,你会找出一个让所有人动容的理由:我没有兴趣。兴趣这东西,你不要,他不跟。在培养兴趣的关键时刻,坚持。坚持一段时间,兴趣就会和你铁起来,成为你学习、工作的保障,换来终身的受益。
答复三,自信。能够编得一手好程序,足可以high得让自己在这方天地里乐呵下去。自信不是喊口号,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有不断地出可见的成果作为支撑。因此,坚持地投入,将现在一个个简单的程序做出来,自信自然到来。在这些简单问题的解决中,逐步积累经验,成为解决更复杂问题的基础。
投入、坚持这些话题,提起来让人觉得沉重,前两天还看到一位同学说“编程枯燥”。果真如此吗?不少同学在完成任务后,由衷地发出“有趣”的感叹。有个别同学,做字符加密的任务时,加密后的文字是I love you,有同学用淘宝体设计输入提示,有同学,主动将课堂上讲过的例子在上机中重做,还有同学,让程序运行出现的DOS界面黑窗口变成彩色。用这种玩的心态,收获的就是快乐的学习,飞速的进步。这世界很怪,很多“是什么”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说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没有貌似沉重的投入和坚持,解决不了对兴趣的培养问题,获得不了个人的感悟,更难以找到玩的轻松。有些同学,老化了,僵化了,需要活化。所幸的事,还不算太老,还不算太僵。
入学不久,大一新生面临的是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适应哪种方式,是个问题。给出三种可能:(1)积极地投入,合理地安排,忙碌而富有节奏,有按要求的集中学习,更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2)乱忙一通,能抓住哪个算哪个,哪上砸头上接哪个,每门课程掌握得如何心中没数(可以还在幻想着有个测验检验一下);(3)反正大学老师不会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进展上,索性都不想适应这回事了。可以想到,结果将大不一样。
适应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1)改变学习的目标:将不再仅为考试,为的是自己能力的真正提高,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低年级的“理论”是基础;(2)改变学习的方式:将不仅是预习、听讲、复习,实践性强的知识要用实践的方法完成学习;(3)改变的是学习的心态:回归自由、自主的学习,找到那份在应试氛围中被剥夺的应有的快乐。没有改变的适应,来得更加容易,注定对应一个没有收获,没有长进的大学。
顺便提醒的是,有个别同学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但我的观察,这个便利的条件并没有反映到程序设计的学习上。学院为同学们提供的公共机房能够满足需求,用好这个条件更重要。有自备电脑,至少不要成为你学习的障碍。
再过两周,我们将迎来C++学习中的第一道坎(从另一角度讲是化甬成蝶的一个标志性时刻),没有现在的体验,届时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多。究竟走上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
受到提醒的同学,马上奋起,还谈不上有代价,甚至这就是一个漂亮的转折。在你前进的路上,在一帮好同学在陪伴,也有老师在关注。攻城一起上,你并不孤单;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的选择和行动也注定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
附几个好玩的图:
图1
图2
图3
补充:软件开发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