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使用union GCObject来表示所有的垃圾回收对象:
GCObject
Lua使用union GCObject来表示所有的垃圾回收对象:
[cpp]
182 /*
183 ** Union of all collectable objects
184 */
185 union GCObject {
186 GCheader gch; /* common header */
187 union TString ts;
188 union Udata u;
189 union Closure cl;
190 struct Table h;
191 struct Proto p;
192 struct UpVal uv;
193 struct lua_State th; /* thread */
194 };
182 /*
183 ** Union of all collectable objects
184 */
185 union GCObject {
186 GCheader gch; /* common header */
187 union TString ts;
188 union Udata u;
189 union Closure cl;
190 struct Table h;
191 struct Proto p;
192 struct UpVal uv;
193 struct lua_State th; /* thread */
194 };
这就相当于在C++中,将所有的GC对象从GCheader派生,他们都共享GCheader。
[cpp]
74 /*
75 ** Common Header for all collectable objects (in macro form, to be
76 ** included in other objects)
77 */
78 #define CommonHeader GCObject *next; lu_byte tt; lu_byte marked
79
80
81 /*
82 ** Common header in struct form
83 */
84 typedef struct GCheader {
85 CommonHeader;
86 } GCheader;
74 /*
75 ** Common Header for all collectable objects (in macro form, to be
76 ** included in other objects)
77 */
78 #define CommonHeader GCObject *next; lu_byte tt; lu_byte marked
79
80
81 /*
82 ** Common header in struct form
83 */
84 typedef struct GCheader {
85 CommonHeader;
86 } GCheader;
marked这个标志用来记录对象与GC相关的一些标志位。其中0和1位用来表示对象的white状态和垃圾状态。当垃圾回收的标识阶段结束后,剩下的white对象就是垃圾对象。由于lua并不是立即清除这些垃圾对象,而是一步步逐渐清除,所以这些对象还会在系统中存在一段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区分出同样为white状态的垃圾对象和非垃圾对象。Lua使用两个标志位来表示white,就是为了高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标志位会轮流被当作white状态标志,另一个表示垃圾状态。在global_State中保存着一个currentwhite,来表示当前是那个标志位用来标识white。每当GC标识阶段完成,系统会切换这个标志位,这样原来为white的所有对象不需要遍历就变成了垃圾对象,而真正的white对象则使用新的标志位标识。
第2个标志位用来表示black状态,而既非white也非black就是gray状态。
除了short string和open upvalue之外,所有的GCObject都通过next被串接到全局状态global_State中的allgc链表上。我们可以通过遍历allgc链表来访问系统中的所有GCObject。short string被字符串标单独管理。open upvalue会在被close时也连接到allgc上。
引用关系
垃圾回收过程通过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来标识对象。以下是lua对象之间在垃圾回收标识过程中需要遍历的引用关系:
所有字符串对象,无论是长串还是短串,都没有对其他对象的引用。
usedata对象会引用到一个metatable和一个env table。
Upval对象通过v引用一个TValue,再通过这个TValue间接引用一个对象。在open状态下,这个v指向stack上的一个TValue。在close状态下,v指向Upval自己的TValue。
Table对象会通过key,value引用到其他对象,并且如果数组部分有效,也会通过数组部分引用。并且,table会引用一个metatable对象。
Lua closure会引用到Proto对象,并且会通过upvalues数组引用到Upval对象。
C closure会通过upvalues数组引用到其他对象。这里的upvalue与lua closure的upvalue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Proto对象会引用到一些编译期产生的名称,常量,以及内嵌于本Proto中的Proto对象。
Thread对象通过stack引用其他对象。
barrier
在《原理》中我们说过,incremental gc在mark阶段,为了保证“所有的black对象都不会引用white对象”这个不变性,需要使用barrier。
barrier被分为“向前”和“向后”两种。
luaC_barrier_函数用来实现“向前”的barrier。“向前”的意思就是当一个black对象需要引用一个white对象时,立即mark这个white对象。这样white对象就变为gray对象,等待下一步的扫描。这也就是帮助gc向前标识一步。luaC_barrier_函数被用在以下引用变化处:
虚拟机执行过程中或者通过api修改close upvalue对其他对象的引用
通过api设置userdata或table的metatable引用
通过api设置userdata的env table引用
编译构建proto对象过程中proto对象对其他编译产生对象的引用
luaC_barrierback_函数用来实现“向后”的barrier。“向后”的意思就是当一个black对象需要引用一个white对象时,将已经扫描过的black对象再次变为gray对象,等待重新扫描。这也就是将gc的mark后退一步。luaC_barrierback_目前只用于监控table的key和value对象引用的变化。Table是lua中最主要的数据结构,连全局变量都是被保存在一个table中,所以table的变化是比较频繁的,并且同一个引用可能被反复设置成不同的对象。对table的引用使用“向前”的barrier,逐个扫描每次引用变化的对象,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消耗。而使用“向后”的barrier就等于将table分成了“未变”和“已变”两种状态。只要一个table改变了一次,就将其变成gray,等待重新扫描。被变成gray的table在被重新扫描之前,无论引用再发生多少次变化也都无关紧要了。
引用关系变化最频繁的要数thread对象了。thread通过stack引用其他对象,而stack作为运行期栈,在一直不停地被修改。如果要监控这些引用变化,肯定会造成执行效率严重下降。所以lua并没有在所有的stack引用变化处加入barrier,而是直接假设stack就是变化的。所以thread对象就算被扫描完成,也不会被设置成black,而是再次设置成gray,等待再次扫描。
Upvalue
Upvalue对象在垃圾回收中的处理是比较特殊的。
对于open状态的upvalue,其v指向的是一个stack上的TValue,所以open upvalue与thread的关系非常紧密。引用到open upvalue的只可能是其从属的thread,以及lua closure。如果没有lua closure引用这个open upvalue,就算他一定被thread引用着,也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了,应该被回收掉。也就是说thread对open upvalue的引用完全是一个弱引用。所以Lua没有将open upvalue当作一个独立的可回收对象,而是将其清理工作交给从属的thread对象来完成。在mark过程中,open upvalue对象只使用white和gray两个状态,来代表是否被引用到。通过上面的引用关系可以看到,有可能引用open upvalue的对象只可能被lua closure引用到。所以一个gray的open upvalue就代表当前有lua closure正在引用他,而这个lua closure不一定在这个thread的stack上面。在清扫阶段,thread对象会遍历所有从属于自己的open upvalue。如果不是gray,就说明当前没有lua closure引用这个open upvalue了,可以被销毁。
当退出upvalue的语法域或者thread被销毁,open upvalue会被close。所有close upvalue与thread已经没有弱引用关系,会被转化为一个普通的可回收对象,和其他对象一样进行独立的垃圾回收。
补充:软件开发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