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32行程通讯的观念与技术
Win32 行程通讯的观念与技术
窗子提供的永远只是局部的风景。身为窗子的制造者以及使用者的我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对於窗子的使用者日益挑剔的品味,窗子的制造者所能提供的不仅止於窗子的大小,往往是窗子的数量。的确,探出窗去看得将更多一些,外头天空地宽朗朗白日,别的窗子也许正有我们想要的风景。这篇文章谈的是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PC),我将与你分享跨行程通讯的各项技术与资料交换的方法。
为什麽需要 IPC?
为什麽需要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视窗应用程式可以包办全部的工作。为了避免资料重覆输入的时间浪费与人为错误,各应用程式间的资料会有互相交换的需求。首先的压力将来自於使用者,甚至於很可能是你自己。先不说别的,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就曾剪贴原来以 Delphi 撰写的程式到文书编辑软体,同时,也利用抓图软体帮我拍下执行画面,最後,这些文章与范例程式得用压缩程式压起来,然後E-mail寄给杂志编辑。
使用 IPC 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得不然的决定,有时候程式必须跨过机器边界让另一部机器内的程式明白该怎麽合作来共同完成工作,这同时也暗示我们可能面临不同的作业系统的问题。
此外,IPC有助於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由於Win32各个行程彼此独立的特性,一个行程死掉了,其他的行程还可以继续跑下去,对於某些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系统而言, 值得以额外的负担(Overhead)交换系统的强固性(robustness)。嗯! 我的意思是说,因为系统对稳定性的需求要求较高,值得拆开来做甚至额外的备援系统,既然工作拆成两个以上,此时必然需要IPC。
关於IPC,一般人可能会对其有「执行效率缓慢」的印象,这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绝不是公平的评语。这麽说吧:一个主管亲自去做一件事,往往会比先说明再授权下属去做来得快,这是单一工作时的情况;然而如果管理者同时有好几件事在手上,托付别人去做才能使得整个公司的效能提高。换句话说,如果能善用 IPC,整体的系统效能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因为充分利用整个运算群的能力而有提升。
我们的第一个 IPC 例子
每个图形介面的视窗应用程式都接受并处理讯息(Message),因此,使用讯息伫列通知其他的行程是脑中很自然会浮现的第一个想法;换句话说,两行程间彼此互相以 SendMessage() 或 PostMessage() 传送讯息通知对方。即然要互送讯息,就需要一个彼此都认得的讯息编号。於是,除了 Windows 标准的讯息编号之外,我们还需要额外定义一个(一些)讯息。
行程通讯间用来约定讯息编号常用的方法是呼叫RegisterWindowMessage() API函数。这个函数只有一个字串型别的引数,Windows系统会检查我们传入的讯息名称并传回一个安全不重覆的讯息编号,假如传入的讯息名称早已经登记有案,则系统传回的是稍早传给那个行程的相同编号。
换句话说,两支程式只要彼此都用相同的讯息名称呼叫RegisterWindowMessage() 注册讯息,系统便会都给两者一个相同的自订讯息编号。
接下来要送出讯息了,可是,要送给谁呢?嗯,我在这 使用的方法是:第一次先用广播的,每一个视窗程式都会收到通知,讯息的短叁数(wParam)中写明发讯视窗的 Handle 值,如果是同志,它自然明白这个讯息代表了什麽,并且也使用SendMessage() 回送约定的讯息表示收到。同样的,讯息的短叁数注明自己的Handle。於是,茫茫人海的小俩口终於得知对方的下落,以後就不再需要公开寻人可以透过Handle值直接与对方联络了。
除了讯息编号,讯息的wParam,lParam长短叁数也可以用来进一步约定通讯的细节。事情进展得似乎十分顺利,现在我们知道合作对象,也确信它明白我们的讯息代表什麽。虽然简单,但是这种暗通款曲的方式是系统默许的。不过,我们还需要再多解决一个问题。
由於SendMessage 只有 wParam,lParam 两个 DWORD 型别的长短叁数,携带的资料量十分有限。很显然的,我们需要能够一次传送更多资料的方法。Windows 也的确提供了许多交换资料的机制,我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一一说明,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WM_COPYDATA 讯息,作法如下
将资料内容指定到COPYDATASTRUCT这个资料结构中。
必须使用SendMessage()送出 WM_COPYDATA讯息,讯息的短叁数是发讯端视窗的Handle值,长叁数的内容则是指向COPYDATASTRUCT的指标。
受讯端行程收到讯息时,以长叁数提供的线索依址取回资料。
小俩口书信往返时系统是居中牵线的红娘。就在发讯视窗送出WM_COPYDATA讯息,受讯视窗取得内容之间,系统在背後默默接管记忆体管理的琐事。有关WM_COPYDATA的使用有一点需要提醒读者的,收讯端应该视这块记忆体是唯读的,如果後来程式处理需要这些资料,应该要先将之拷贝出来。多亏有了这项特殊的性质,使得WM_COPYDATA与讯息沟通模型成为 Win32 平台上少数同时支援 16-bit与32-bit应用程式的IPC机制。你可以在WM_COPYDATA目录找到范例程式TwinApp的完整原始程式。
IPC基本概念的讨论
总结来说,上述的例子是两个行程彼此利用RegisterWindowMessage()注册所得的编号对送讯息,并且利用讯息的长短叁数进一步协定通讯的内容与细节,对於资料量比较大的资料则使用WM_COPYDATA。眼尖的读者在检视TwinApp时也许会察觉到一些DDE的影子。当然,比起DDE来说,TwinApp范例程式的讯息沟通模型实在阳春,缺点也不少。不过我的用意本来就不在於一开始就写一个大型程式出来吓唬人;相反的,我打算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并且从这个例子支解出有关行程通讯的几个重要的观念与特性,这些特性并不是TwinApp所独有的,对於其他IPC机制的讨论也有相同的价值,等我们扣紧了对IPC的感觉,再陆续讨论其他 Win32 平台所支援的IPC机制。
话说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或许我算不得顶尖高手,但至少应该比看热闹的多看出一些东西来吧! :p 观察TwinApp这个例子 --
行程之间彼此有共同的通讯协定
通讯的仅限於单机,稍候讨论的IPC有些则是可以跨过机器边界甚至网域.
Process在行程通讯中的角色扮演
一般来说,叁与IPC的行程可以归类成Client与Server两类,所谓的Server指的是提供服务的行程;Client指的是使用或向Server要求服务的行程。真实的世界中,人的角色扮演是随情境而变的。我们会是别人的子女,但也同时是别人的爸妈; 即使同样是易做图,居家生活与外出场合的行为表现也有差异。界定某一程式是Client与Server的角色端视当时的情况而定并非绝对的。举例来说,文书处理软体可能向试算表要求库存统计资料,此时试算表扮演的是Server的角色,但在试算表向库存管理系统索取统计资料的场合,试算表则是Client。
以我们的第一个例子TwinApp来说,彼此既接收讯息,同时也主动发出讯息。既可以是Client也可以是Server,没有明显的主从之别,对於这样的情况,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对等模式」(Peer-to-peer model) 。
同步与非同步的讨论
TwinApp使用SendMessage()送出讯息,程式会暂停在SendMessage()那行等待讯息处理结束返回後再继续下一列程式,这样的情况属於同步处理。同步(Synchronous)与非同步(Asynchronous)在IPC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有必要先对这两个名词先做说明:假设程序A呼叫程序B时,若是A先暂停一直等到程序B结束返回後再继续程序A的下一动作,我们称其为同步(Synchronous);另一种情况是 -- 如果A呼叫B之後,不等B执行完,就直接进行A的下一动作,则是所谓的不同步。
以提款机为例,我们会先插入卡片,输入密码,键入金额,然後是内部安全与帐务查核,最後收回卡片及金额,列印交易明细,一动接一动按步就班;同样是提款这件事,某位老板可以交待会计易做图去提款,交待完之後他就迳自去忙别的事,等到会计易做图提款回来,再向老板回报,这样的程序是所谓的非同步。
如果进一步观察提款这个例子:会计易做图什麽时候出门什麽时候回来是算不得准的,假定这位老板除了会计易做图之外,另外还交办旁人其他工作,可以预见的,不一定那一件工作会先做完。由於执行的次序无法预估,采用非同步方式设计的行程通讯将会多出许多协调与事件处理的工作,使得彼此之间总互相期待点什麽。
叁与通讯的行程个数,讯息资料的流向
在TwinApp中,简单的只有两个端点。但在实际应用的场合,Server通常得同时应付好几个Client的要求,如何妥善照顾到每一个Client同时要兼顾系统执行的效能,是门很大的学问。当行程对行程搭起通讯的鹊挢时,这座挢是单行道或者是双向通行,同样也值得列入评估要素。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 不论选择单工或双工的IPC机制,并不构成我们建立双向沟通无可跨越的天堑,话说山不转路转,盖两座单向的挢一样可以有双向通行的效果,不过就先天本质的特性来说,某些IPC机制确实比较容易作出双工的效果,当然也有天生大嘴巴适合用来广播的,例如本文稍後叙述的MailSlot。
资料的可视性与安全易做图换的资料在行程之间当然必须是可见的,TwinApp是用WM_COPYDATA交出资料。IPC有些技术是可以让行程共同存取资料的,稍候我们在 Shared memory 时将有讨论.
是否需要有视窗或者纯Console Application也能应用.TwinAPP是以SendMesasage()送出讯息,这表示需要有视窗才行得通。如果你设计的是纯Console Mode 的应用程式,那麽,选用不需要视窗Handle也行得通的IPC机制(例如pipe)会比较适合。
关於执行效能的讨论许多人耽心IPC的执行效能,的确,先不说别的,光是启动另一个Process本身就比启动一个Thread 的Overhead要高上很多。如果涉及协调的问题,建立一个Mutex的时间也比Critical section慢上不知多少倍。遗憾的是我们却
补充:软件开发 , Delp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