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编程学习 > 网站相关 >>

电脑艺术设计易做图之路#7-图像调整2

答案:

  色阶

  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这里的所说的色阶是一个色彩调整工具,上节课提到的直方图中的色阶是一种概念。

  色阶也属于Photoshop的基础调整工具,虽然使用的机会不是很经常。如果在前一课程中掌握了直方图的含义,那也等于掌握了色阶。相反如果直方图没有掌握好,接下去的内容可能难以理解。

  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提到的直方图,如下图所示。水平X轴方向代表绝对亮度范围,从0至255。竖直Y轴方向代表像素的数量。和直方图一样,Y轴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像素数量。并且色阶工具中没有统计数据显示。


  打开如下左图的图像,这是在一所大学拍摄的校园风景。使用色阶命令【图像>调整>色阶】〖CTRL_L〗,看到色阶的设置框如下右图所示。可以看到它和前一课中的直方图非常类似。注意下面有黑色、灰色和白色3个小箭头(图中红色123处)。它们的位置对应“输入色阶”中的三个数值(图中绿色123处)。
其中黑色箭头代表最低亮度,就是纯黑,也可以说是黑场。那么大家也可以想象的到,白色箭头就是纯白。而灰色的箭头就是中间调。这种表示方式其实和曲线差不多,只是曲线在中间调上可以任意增加控制点,色阶不行。所以在功能上色阶不如曲线来的灵活。色阶设置框中的自动和选项的用途与曲线设置框中的一样。


 


  将白色箭头往左拉动,直道上方的输入色阶第3项数值减少到200,观察图像变亮了。如下2图。这相当于前一节课中提高的合并亮度,也就是说从200至255这一段的亮度都被合并了,合并为多少呢?合并到255。因为白色箭头代表纯白,因此它所在的地方就必须提升到255,之后的亮度也都统一停留在255上。形成的一种高光区域合并的效果。


 


  同样的道理,将黑色箭头向右移动就是合并暗调区域。如下2图。


 


  灰色箭头代表了中间调在黑场和白场之间的分布比例,如果往暗调区域移动图像将变亮,因为黑场到中间调的这段距离,比起中间调到高光的距离要短,这代表中间调偏向高光区域更多一些,因此图像变亮了。灰色箭头的位置不能超过黑白两个箭头之间的范围。


 

 位于下方的输出色阶,就是控制图像中最高和最低的亮度数值。如果将输出色阶的白色箭头移至200,那么就代表图像中最亮的像素就是200亮度。如果将黑色的箭头移至60,就代表图像中最暗的像素是60亮度。

  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练习,如下图。将位于上方的曲线形态和下方的色阶形态做一个对应。答案在本课最后。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色相/饱和度

  在大家对色彩调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就接触过这个色彩调整方式。它主要用来改变图像的色相。就是类似将红色变为蓝色,将绿色变为紫色等。现在我们来系统认识一下这个调整方式。我们使用下图的花卉照片。


  【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CTRL_U〗打开设置框,我们已经知道拉动色相的滑杆可以改变色相,现在注意下方有两个色相色谱(色谱的知识在课程#01),其中上方的色谱是固定的,下方的色谱会随着色相滑杆的移动而改变。这两个色谱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色相改变的结果。
如下左图。观察两个方框内的色相色谱变化情况,在改变前红色对应红色,绿色对应绿色。在改变之后红色对应到了绿色,绿色对应到了蓝色。这就是告诉我们图像中相应颜易做图域的改变效果。如下右图,图中红色的花变为了绿色,绿色的树叶变为了蓝色。


 


  饱和度,是控制图像色彩的浓淡程度,类似我们电视机中的色彩调节一样。改变的同时下方的色谱也会跟着改变。调至最低的时候图像就变为灰度图像了。对灰度图象改变色相是没有作用的。


  明度,就是亮度,类似电视机的亮度调整一样。如果将明度调至最低会得到黑色,调至最高会得到白色。对黑色和白色改变色相或饱和度都没有效果。具体效果大家可自己动手实验,这里就不再列图示范了。

  在设置框右下角有一个“着色”选项,它的作用是将画面改为同一种颜色的效果。有许多数码婚纱摄影中常用到这样的效果。这仅仅是点击一下“着色”选项,然后拉动色相改变颜色这么简单而已。如下4图。也可以同时调整饱和度和明度。


 


 


 


  现在有个问题,要求将画面中红色的花变为绿色……大家说那简单啊,不就是像前面那样改变色相嘛。别急,问题还没说完呢。将画面中红色的花变为绿色……但是,原来的绿叶不能变为蓝色。
  那怎么做呢?可能思维灵活的读者会想到,利用魔棒选取画面中的红易做图域,然后改变色相。对,如果真的想到了这个方法,那证明你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懂得综合利用。不过不必如此,在色相饱和度选项中就可以指定单独改变某一色域内的颜色。

  如下图,在上方的编辑选项中选择红色,下方的色谱会出现一个区域指示。现在把色相改到+128,如下左图,看到只有在那个范围内的色谱发生了改变。下右图是改变后的图象。
  改变数值的方法既可以是拉动滑杆,也可以填入数字,还可以在数字区域使用鼠标滚轮或使用上下箭头按键或按住CTRL左右拖动,最后还可以在色相这两个文字上左右拖动。这几种操作方法我们在课程#03中学习过,这里复习一下。它们适用于所有类似的有数值出现的地方。其中拖动适合大范围改变数值的情况,鼠标滚轮和上下箭头按键适合小范围改变。


 

 我们来放大一下上左图色谱中出现的指示符号。如下图,分为中心色域和辐射色域两部分,中心色域就是指所要改变的色谱范围,对照上左图的数值为345°至15°。而辐射色域指的是,中心色域的改变效果,对邻近色域的影响范围。对应上左图数值分别是315°至345°,15°至45°。
  可用鼠标移动这4个边界以改变中心或辐射色域的范围大小,在中心色域上按住鼠标左右拖动可移至其他色域。
  使用色谱条上方的吸管工具在图像中点击可以将中心色域移动到所点击的颜易做图域。使用添加到取样工具可以扩展目前的色域范围到所点击的颜易做图域。从取样减去工具则和添加到取样工具的作用相反。添加到取样工具在使用时,可以在图像中按住拖动以观察中心区域改变的效果。比起单击选定来,更为直观。而其他两个工具不适合这样操作。因为添加和减去的效果变化得比较急剧。
  事实上编辑选项中所列的其他项目,也就是改变中心色域所处的位置而已,和我们用鼠标直接拖动的效果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照这个方法试试看去单独改变绿色。
  需要注意的是,辐射色域的变色效果,是由中心色域边界开始,向两边逐渐减弱的,如果某些色彩改变的效果不明显,可以扩大中心或辐射色域的范围。


  为什么这里的单位是角度呢?其原理我们已经在课程#01和#03中已经提到过了,色相色谱原本是一个环形,为了方便操作才将其变为长条形。为什么我们要在教程伊始就讲解看似和Photoshop操作无关的基础知识,就是因为如果不先学习那些知识,到了这里就会莫名其妙。如果到这里才解释色相环的原理,又会给大家造成太大的知识量,不利于吸收。以后我们学习更多软件的时候,这些基础知识还是派得上用场的。下面将前面课程中的说明图片再列举一次。以便大家复习。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改变颜色的小练习,题目就叫作《新品种的蓝色西瓜》。首先来一段引言培养一下情绪。

  这是福州农林大学DNA实验室的课题试验品,只种了1亩地,因为我同学在农大当老师,而我这段时间又在那里兼职教平面,所以今天给了我一个。蓝色西瓜个头大,一般都在15斤以上,切开后果肉呈暗蓝色,看起来怪怪的。别人都不敢吃,我七上八下的吃了一块,发觉味道与红色果肉的差不多,也有那种沙沙的感觉。实验室的人说这品种无法继续种植下一代,而他们的这个课题也已经结束了,换句话说这西瓜就是空前绝后的了!西瓜千百年来都是红色,今天却变成蓝色,人类真的是胆大妄为啊。

  好,说得连我们自己都有点相信了。现在我们打开图像,如下左图。使用色相/饱和度〖CTRL_U〗工具,在编辑选项中选择红色,将色相改为+180。看到图片中的西瓜果肉都变为了蓝色。如下右图。


 


  好像做完了?如果这么简单那就不会是易做图的作品了。

  注意在红色果肉改变为蓝色的同时,图像左边炉灶的红色边缘,以及金属水壶右上方的红色软管,也都变了颜色。
  更关键的是有一处破绽,注意原图白色大碗右边的那一大块西瓜,在它下方有一小片与吃剩瓜皮的淡红色倒映,在改变之后那块倒映显得非常生硬。这是因为那块淡红色的倒映是在绿色的瓜皮上的,红色成分不是很重,因此实际上与绿色有一定的交融。而观察色谱条上的中心色域和扩展色域都没有涉及绿色,造成了“只有红色改变,没有绿色改变”的局面。因此那块区域显得非常生硬,并且形成了板块状(也称为色斑),没有了原先那种顺滑自然的颜色过渡。
  那为什么果肉与周围区域不会产生色斑呢?因为果肉的红色成分很重,与周围颜色的对比较强烈。

  那如何解决那块色斑呢?在前面说过,如果某些色彩改变的效果不明显,可以扩大中心或辐射色域的范围。那到底是改变中心区域呢还是改变辐射区域?这就要来分析一下了,如果将中心区域扩展至绿色,势必会造成图像中所有绿色的改变,包括水壶、茶叶罐、杯子等,更会引起瓜皮的变色,大家可以自己动手试试看。因此这方法是不行。
  因此我们将中心区域右方的辐射范围往绿易做图域拖动一些,从现有的45°拖动到60°左右,看到原先的色斑显得平滑了。如下图。同时白色大腕上方的瓜皮也变了颜色,不过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不必理会。虽然改动的效果很细微,但追求完美不放过一丝细节才是易做图的风范。


 


  好,这个细微的破绽被我们去除了,那如何解决灶台和软管的颜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靠改变色相了,要利用我们早前提到过的Photoshop的一个特点:一旦创建选区,所有的色彩调整都只能针对选区有效。因此答案出来了,那就是创建一个排除了灶台和软管的选区,再使用色相/饱和度〖CTRL_U〗工具。如下左图。
  细心的读者可能觉得奇怪:为何把桌案上的刀子也排除了?刀面上不是有原来红色的倒映吗?原因后面再说。现在按照前面所说的设定改变色相效果,因为原先的蓝色太艳丽,这次我们再将明度改为-20,这样呈现的暗蓝色就较为真实一些。如下右图。在调整过程中选区的边框会一直存在,如果觉得有碍于观察,可按下〖CTRL_H〗隐藏选区。但如果选区被改变(新建或修改),隐藏功能将自动失效。


 

  好,现在来说明为什么要排除刀面的原因,那是为了给细心的人一个发现破绽的机会。大部分人看到这张图片都会认为世界上真有蓝色的西瓜,这样就落入了我们第一个算计中。有一定图像处理基础的人在短暂的吃惊后,一定会去试图寻找修改的痕迹。当他们找到这个细微破绽而心存欣喜的时候,殊不知已落入我们的第二个算计之中。

  下面摘录一些论坛中的针对这蓝色西瓜的发言,权当轻松一笑。

  不知道有没有种子,我在江西也种点。(www.blueidea.com/bbs)

  象我这种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不就是在西瓜上涂颜料吗?哼。要涂也得涂红。(大陆)

  吃这种转基因产品,几年后长出N个耳朵来……(大陆)

  总觉吃完后会抖个不停,然后说出"真冰~Cool~"或立即结冰....(香港)

  会唔会中毒架~??(香港)

  蓝色西瓜是真的有....也确实是无法繁殖下一代,真正有接触到园艺那些才会知道这些事情,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台湾)

  肯定用铁乐士喷的~~~(台湾)

  最后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最后的作品还是有破绽的,破绽在玻璃杯左边,装着蜂蜜的白色方罐底部,注意到那一丝的蓝色了吗?要去除它的话,在创建选区的时候就必须排除它。不过大家不必完全重做,可〖CTRL_ALT_Z〗返回到创建完选区的那一步,减去这个区域,再做调整。
  也可以不用返回,直接用历史记录擦除功能来达到目的,具体方法将在以后介绍。

  好,参照我们前面的思路,将下左图的颜色调整为下右图的样子。制作步骤在本课最后。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CTRL_B〗是一个功能较少,但操作直观方便的色彩调整工具。如下左图。它在色调平衡选项中将图像笼统地分为暗调、中间调和高光3个色调,每个色调可以进行独立的色彩调整。从3个色彩平衡滑杆中,我们又一次印证了课程#01色彩原理中的反转色:红对青,绿对洋红,蓝对黄。属于反转色的两种颜色不可能同时增加或减少。我们使用下右图的范例图片,我就是在这栋楼内撰写这部教程的。


 


  以下三图分别是暗调部分红色+100,中间调部分红色+100,高光部分红色+100的效果。可以很明显地对比出不同加亮的部位的区别。大家也许觉得暗调和中间调的区别不如高光明显,那是因为背景天空中有易做图的白云属于高光区域的缘故,而白云在暗调和中间调都没有改变。可以用手遮挡掉天空,比较一下剩下的区域,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


 


 


  我们知道,对于增加红色成分的操作,换句话说就是提升红色的发光级别。这在曲线操作上很容易感觉到。绿色、蓝色也是如此,提升这三基色的同时会造成图像整体亮度的提升。色彩平衡设置框的最下方有一个“保持亮度”的选项,它的作用是在三基色增加时下降亮度,在三基色减少时提高亮度,从而抵消三基色增加或减少时带来的亮度改变。如下4图,前两幅是中间调+100时,关闭和打开保持亮度选项的效果。后两幅是中间调-100时,关闭和打开保持亮度选项的效果。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暗调/高光

  这个工具在上一课中被用来修改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开发这个工具的用途也就是针对修复数码照片用途的。启动暗调/高光调整工具后勾选下方“显示其他选项”,会出现一个很大的设置框。分为暗调、高光、调整3大部分。现在先将高光的数量设为0%。单独来看看暗调的调整效果。暗调部分调整的作用是增加暗调部分的亮度,从而改进照片中曝光不足的部分。也可称为补偿暗调。

  数量的数值越大,增加的程度也就越高,现在保持色调宽度50%,半径30像素,如下3图,分别是原图、数量50%、数量100%的效果。


 


 


  色调宽度,有点类似我们在课程#04中,讲解魔棒工具时涉及到的色彩容差的概念。这里的色调宽度就是暗调改变范围的大小,色调宽度约大,涉及的亮度就越多,改变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反而反之。下面2图是将色调宽度设为50%和100%的效果。


 


  半径的概念类似于上面的色调宽度,不过色调宽度是针对全图作用的。而半径是针对图像中暗调区域的大小而言的。他们的区别有点类似魔棒工具的邻近选取与非邻近选取一样。因此不同图像的半径也是不同的,理论上要将这个数值调整为与图像中需要调整区域相近的大小。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容易判断它。因此给大家的建议是做补偿暗调操作时,试着左右拉动调整到视觉最舒适的数值。

  高光调整的作用是降低高光部分图像的亮度,也可称为高光抑制。其中也有数量、色调宽度、半径3个项目,它们的原理和前面的暗调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先关闭补偿暗调的效果(将暗调数量设为0%),试着将高光设为:数量50%,色调宽度50%,半径30像素的效果,与原图的对比如下,左边为原图。


 

 

  前面在讲解暗调部分时候,色调宽度和半径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大家或许看得不是很明白。那主要是人眼对暗调的变化不敏感,不便于比较。现在我们可以在高光上来演示它们的区别,效果就显得较为明显。
如下4图分别演示了色调宽度和半径改变的区别。因为图像改变的幅度不是非常显眼。大家要实际在Photoshop中操作,左右移动那些滑杆,才会有比较清晰的对比感。


 


  下方的色彩校正选项是用来控制暗调或高光区域的色彩浓度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暗调补偿或高光抑制的数值为0%的话,色彩校正对它们就没有作用。
  中间调对比度就是控制中间调偏向暗调,或偏向高光,效果图下2图。


  再下方的“黑色剪贴”和“减少白色像素”两个选项的作用如同于曲线工具中的合并暗调区域或合并高光区域。调解时候需要细微,过大的数值会造成图像的严重失真。如下图的效果,是将暗调补偿和高光抑制都设为50%、50%、30像素,然后将黑色剪贴和减少白色像素都设为20%得到的。


  最后的“存储为默认值”按钮的效果是将本次的设置,作为每次使用时候的默认设置。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匹配颜色

  虽然通过曲线或色彩平衡之类的工具,我们可以任意地改变图象的色调,但如果要参照另外一副图片的色调来作调整的话,还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在色调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为此Photoshop专门提供了这个在多幅图像之间进行色调匹配的命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Photoshop中同时打开多幅图像(2幅或更多),才能够在多幅图像中进行色彩匹配。我们使用如下2图来做实验。


 

  将其中一幅图片处在编辑状态,然后启动匹配颜色命令,会看到如下图的设置框。在顶部的目标图像中显示着被修改的图像文件名,如果目标图像中有选区存在的话,文件名下方的“应用调整时忽略选区”项目就会有效,此时可选择只针对选区还是针对全图进行色彩匹配。
  设置框下方的图像统计选项中可以选择颜色匹配所参照的源图像文件名,这个文件必须是同时在Photoshop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如果源文件包含了多个图层,可在图层选项列表中选择只参照其中某一层进行匹配。
  最下方存储统计数据按钮的作用是将本次匹配的色彩数据存储起来,文件扩展名为.sta。这样下次进行匹配的时候可选择载入这次匹配的数据,而不再需要打开这次的源文件,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再在Photoshop中同时打开其他的图像了。载入颜色匹配数据可以被编辑到自动批处理命令中,这样很方便地针对大量图像进行同样的颜色匹配操作。
  在位于设置框中部的图像选项中可以设置匹配的效果设置。“中和”选项的作用将使颜色匹配的效果减半,这样最终效果中将保留一部分原先的色调。


  如下图分别是将s07_01.jpg作为目标图像,将s07_02.jpg作为源图像,以及两者交换后进行完全颜色匹配和中和颜色匹配的效果。


  除了参照另外一幅图像进行匹配以外,如果正在制作的图像中有多个图层,那么也可以在本图像中的不同图层之间进行匹配。比如本小节的两幅范例图片在同一图像中的不同图层上,就可以直接指定图层间的匹配,此时并不需要打开其他的图像。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图层将作为目标图像。如下图。


 


  因此记住,一是利用存储的匹配数据,二是参照本图像中的其他图层。这两种情况下只需要一幅图像即可。

  替换颜色和色彩范围选取

  这个颜色调整命令和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的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作用是类似的,可以说它其实就是色相/饱和度命令功能的一个分支。使用时在图像中点击所要改变的颜易做图域,设置框中就会出现有效区域的灰度图像(需选择显示选区选项),呈白色的是有效区域,呈黑色的是无效区域。改变颜色容差可以扩大或缩小有效区域的范围。也可以使用添加到取样工具和从取样中减去工具来扩大和缩小有限范围。颜色容差和增减取样虽然都是针对有效区域范围的改变,但应该说颜色容差的改变是基于在取样范围的基础上的。
  另外,也可以直接在灰度图象上点击来改变有效范围。但效果不如在图像中来的直观和准确。除了点击确定,也可以在图像或灰度图中按着鼠标拖动观察有效范围的变化。


 


 


  这种采用灰度图象来表示范围的方式我们在课程#04中就已经接触过了,当时还有一种选区工具我们没有学习,它就是通过灰度图来表达选择有效范围的色彩范围命令。
  通过【选择>色彩范围】来启动这个命令,如下左图。在图像中点击或拖动确定所选的颜色,可以增减色彩取样和颜色容差。可以在顶部的选择中选取固定的色彩,可以在底部的选区预览中改变图像的预览效果,这里的图像指的是在Photoshop中打开的图像。至于反相选项就是交替选择与被选择区域。下右图是确认选择后产生的选区效果。


 

 除了直接针对全图进行色彩范围选择以外,也可以事先创建一个选区,然后在使用色彩范围选择选取命令,这样在色彩范围命令的预览图中只会出现所选中的范围,产生的选区也将只限于原先的选区之内,如下3图。
  当然,也可以在针对全图创建选区后再减去某一片区域。以下图的最终选区为例,可以在针对全图创建选区后再使用矩形选框工具〖M/SHIFT_M〗减去右边除了集装箱和龙门吊以外的部分。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

  自动色阶其实就是我们在前面曲线和色阶设置框中所使用到的自动功能一样,将红色绿色蓝色3个通道的色阶分布扩展至全色阶范围。这种操作可以增加色彩对比度,但可能会引起图像偏色,具体原因在课程#06中已经介绍过。如下2图。


 


  自动对比度是以RGB综合通道作为依据来扩展色阶的,因此增加色彩对比度的同时不会产生偏色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颜色对比度的增加效果不如自动色阶来得显著。如下2图。


 


  自动颜色命令除了增加颜色对比度以外,还将对一部分高光和暗调区域进行亮度合并。最重要的是,它把处在128级亮度的颜色纠正为128级灰色。正因为这个对齐灰色的特点,使得它既有可能修正偏色,也有可能引起偏色。如下2图。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在曲线中接触过的自动功能,在目前看来似乎曲线的自动功能和我们前面讲的自动色阶功能一样。其实不然,曲线设置框中的自动功能已经内含以上3种自动命令。只是在前面讲解曲线的时候为避免引起概念混乱,我们回避了这个自动功能的实质。

  在自动按钮下方有一个选项按钮,点击后出现一个自动颜色的设置框,如下图。可以看到其中有3种算法。
  增强单色对比度:等同于前面所说的自动对比度的效果。
  增强每通道的对比度:等同于自动色阶的效果。
  查找设色与浅色:再勾选“对齐中性中间调”选项,就等同于自动颜色的效果。并且该选项也只对该算法有效。

  下方的剪贴数值即是指定进行亮度合并的高光和暗调的范围,如果设置得过大将会造成图像细节的损失,这个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提到过了。另外点击暗调、中间调和高光的色块可以改变它们的颜色值。建议不要更改这些颜色和数值。如果改变了设定后勾选了下方的“存储为默认值”,那么以后曲线的自动命令就以这次设定的效果为准。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其他色彩调整

  Photoshop还提供了其他的一些色彩调整命令,对于这些命令我们不再详细介绍,只采取简述的形式。其中通道混和器这个工具目前较难理解,因此暂时不作介绍。在今后应用到的时候再作讲解。并且随着大家对Photoshop和基础概念的日益深化,自己也有可能无师自通的。渐变映射命令我们将在介绍了渐变设定之后再作介绍。可选颜色命令在下一小节中做简介。

  亮度/对比度
  其实就是曲线功能的一个分支,用来简单地增加减少图像亮度和颜色对比度。

  去色
  相当于在色相/饱和度中将饱和度设为最低,把图层转变为不包含色相的灰度图象。

  反相
  将图像中的的色彩转换为反转色,白色转为黑色,红色转为青色,蓝色转为黄色等。效果类似于普通彩色胶卷冲印后的底片效果。

  照片滤镜
  相当于传统摄影中使用的有色滤镜,可改变图像的色调。效果等同于色彩平衡或曲线调整的效果。但其设定更符合摄影师等专业人士的使用习惯。效果如下图。


 


 



  阀值
  将图像转化为黑白2色图像(位图),可以指定为0至255亮度中任意一级。使用时应反复移动色阶滑杆观察效果。一般设置在像素分布最多的亮度级上可以保留最丰富的图像细节。其效果可用来制作漫画或版刻画。如下图。


 


 


  色调分离
  大量合并亮度,最小数值为2时合并所有亮度到暗调和高光两部分,数值为255时相当于没有效果。此操作可以在保持图像轮廓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图像中的色彩数量。使用时开启RGB直方图调板即可看见合并后的色阶效果。如下图。


 


 

 色调均化
  将图像中最亮的部分提升为白色,最暗部分降低为黑色。这两点与我们在以前就接触过。但不同的是,这个命令会按照灰度重新分布亮度。使得图像看上去更加鲜明。虽然之前没有介绍,但这个命令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数码照片的工具。因为是以原来的像素为准,因此它无法纠正色偏。


 


  变化
  变化命令是一种较为直观的色彩平衡类工具,它使用较为通俗的文字来提供操作指导,因此初学者较为喜欢。点击相应名字的图片即可改变原图像的色调和亮度。越偏向精细则每次改变的幅度越小。事实上在实际使用中很少被用来改变图像色调,更多地被用来判断哪种色调最适合图像。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将灰度转为彩色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彩色转为灰度,除了去色命令以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色相/饱和度调整工具,降低其中的饱和度就可以得到灰度。
  但对于灰度而言,却无法通过同样的途径转为彩色。如下左图,一个灰度的矩形在提高饱和度之后没有任何变化。这是由于饱和度命令是基于现有色相的基础上的,但灰度中不包含色相,因此饱和度选项对一个灰度色而言是没有调整效果的。需要记住的是,纯黑、纯白也是属于灰度色的。同样无法通过直接的饱和度来调整。
  勾选着色选项之后,Photoshop就会使用一个单一的色彩替换原图中全部色彩,也包括灰度,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灰度转为彩色,如下右图。


  现在试试看,能否将下图中接近黑的色锈迹改为和其他部分差不多的蓝色。大家先自己动手做做看。


  对于这幅图像来说,首先要指定到那些黑色锈迹的区域,然后再行调整。而要指定的话就需要创建一个选区,可以看出这个选区是很难创建的,因为锈迹分布较为细密且不连续。而前面我们在制作蓝色西瓜时候所使用的方法在这里也适用,因为那是通过改变色相实现的,而锈迹是黑色的,黑色没有色相。

  也可以使用可选颜色命令来将灰度转为彩色,可选颜色命令中可以选择各个分易做图彩进行调整。一般在针对印刷品调整中较为常见。现在我们就使用它来改变下图中的锈迹。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地方,我们先创建一个选区,如下左图。然后启动可选颜色命令,在颜色中选择黑色,然后更改一些数值,如下中图,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右图。可以使用这个思路去更改图像中其他区域的锈迹。
  要彻底消除这幅图像中的锈迹,单凭借色彩调整是很难做到的。观察下右图可以看到,原先黑色的区域被调整为蓝色后有明显的杂点。这些杂点又称为噪点,我们在上一课程中有介绍过,噪点的产生是由于光学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对于黑色的判定不平稳造成的。


 


 


  可选颜命令是基于专业分色原理的。目前让大家来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并且也没有必要,只要知道它可以通过选取单独的颜色进行调整就可以了。比如它可以单独降低图像中绿色部分的青色,而不影响蓝色部分的青色(这句话如果听不懂也没有关系,在以后实际用到时就会明白)。

上一篇
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page_break]

  使用历史记录画笔

  我们很早就接触过Photoshop的历史记录功能,也知道历史记录是线性的,改变以前的历史将会删除之后的纪录。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在保留现有效果的前提下,去修改以前历史中所做过的操作。但有一个工具可以不返回历史记录,直接在现有效果的基础上抹除历史中某一步操作的效果。这就是历史纪录画笔工具〖Y/SHIFT_Y〗。

  这个工具在使用的概念上与其他工具有所不同,但只要弄清了过程就不难掌握。首先我们打开一幅图像,这是一幅元宝巧克力的照片。如下左图,然后调出历史记录调板。对图像依次进行反相、去色、色调均化3个操作,形成的效果如下中图,同时历史记录调板中也罗列了这3步骤的历史。如下右图。


 


 


  接下来的操作,可以称为对历史纪录的抹除。既然历史纪录有许多步骤,那么在抹除前就必须指定一个步骤作为“抹除到这一步”的历史对象。我们要将菱形的福字还原到打开时候的状态,就是没有经历过反相、去色和色调均化这3步操作的状态。那么就选择及史纪录画笔,然后在历史纪录调板中点击“打开”左边的消除指示框,如下左图标志所在处。这样就指定了“抹除到这一步”的历史对象。接着用历史纪录画笔在图像中需要还原的区域内涂抹,即可看到该区域被还原为打开时候的状态,如下中图。同时抹除的操作也被追加到历史纪录中,如下右图。如果涂抹的效果不是一步完成,那么历史纪录中就会纪录多步的操作。


 


 


  按照这个思路,将消除指示框放在“反相”这一步,然后进行涂抹,所涂抹的区域就还原到反相之后的状态。如下左图和中图。当然,成后历史纪录中又会多出一个或多个使用历史画笔的步骤。注意涂抹的操作将会覆盖以前的抹除效果,因此应避开那些区域。可以再将消除指示放到“打开”,然后涂抹出两个文字的区域。如下右图,因为较为精细,可以放大图像〖空格_CTRL_单击〗后使用较小的笔刷涂抹。


 


 


  回忆我们在本课前面部分所做的蓝色西瓜,完成后发现装蜂蜜的白色方罐底部呈现了蓝色的效果,如下图。如果完全撤销操作返回重做的话,过于麻烦。此时就可以使用历史纪录画笔,在历史纪录调板中设定好消除指示(应该在改变颜色之前的一步),然后在白色方罐的底部涂抹一下即可。这里就不再做示范了。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纪录画笔的笔刷设定与我们在课程#04中所学习过的完全一样,除了默认的圆形笔刷,也可以使用各种形状各种特效的笔刷。同时在顶部公共栏中可以设定画笔的各种参数。更改笔刷大小〖[或]〗和软硬度〖SHIFT_[或SHIFT_]〗的快捷键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前面就说过,笔刷并不只针对某一工具,而是一种全局性的设定。在以后还有许多工具会使用到笔刷。
  历史纪录艺术画笔工具也是针对历史的一种抹除操作,但抹除的同时增加了许多特殊的效果。可在顶端的公共栏中设定样式和其他参数。

  总的来说,在实际使用中历史纪录画笔的使用机会不多。因为它属于任意涂抹的工具,很难有规整的绘制效果(如果要规整涂抹效果,最好事先创建选区)。不过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维方式,可以创作出一些独到的效果。从工具性质上说,它更偏向于修改型工具,而不是创作型工具。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

  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过一个理念,那就是尽量保留最大的可编辑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留图层中的原始图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工具都对图层中的像素有破坏作用。色彩调整类的命令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色彩调整对原始图像的破坏。在Photoshop中打开如下左图的原始图像。然后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降为-100。确定后图像效果如下中图。然后再次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设为+100,得到的图像的效果如下右图。
  很明显,两个看似可以互相抵消的增减操作并没有使图像还原回原来的状态。类似的操作我们在课程#02中对图像大小进行改变的时候也接触过。这是因为当第一次的操作确认后,图像中的像素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第二次的操作是基于在改变后的图像上的,原始图像中已经丢失的细节是无法找回的。
  如果只对图像进行一次色彩调整,那么这种图像损失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但如果一幅图像要经过多个调整命令,这种损失就会累加起来,造成严重的失真。这是调整色彩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也是出在进行多种色彩调整操作的时候。假如图像先经过了亮度调整,再经过了色相调整之后。发觉早先的亮度调整效果不佳,就必须撤销历史纪录到亮度调整之前,重新设定亮度调整。这样做当然也撤销了色相调整的效果,色相调整也需要重新设定。
  但问题还不仅局限于重做与否上。先前我们所不满意的是两者综合以后的效果,那么原先色相调整,也未必就能和重新设定后的亮度配合出令人满意的综合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一幅图像综合应用了多种色彩调整命令的话,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的设定,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改变。这当然是非常不方便的,除非我们操作时候成竹在胸,否则可能要面临多次的重复修改。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这两个问题。它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并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现在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按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亮度/对比度”,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调整层。调整层建立后会直接出现设置框,就如同我们前面通过【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所出现的一样。我们将亮度设为-100后确定。图像的效果和上中图相同。图层调板将会出现如下左图的样子(使用了中型缩览图)。其中有一个锁链标志和一个白色方块,这是蒙板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在以后课程中介绍。现在可先不去理会。
  如果要更改亮度的设定,可双击亮度/对比度调整层,就会出现原先的设置框,如下中图,注意其中的亮度不再是0,而是停留在我们上次操作的-100上。这说明色彩调整层不会像普通的色彩调整命令那样,使用完就“消失”了。而是保存着以前所设定的参数。这样对于今后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比如-100的效果过度,那么下次就可以改为-80。而如果没有参数保存功能的话,就要设为+20。


 


  用同样的方法再建立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这样图像就呈现出两种调整的综合效果,如下左图。图中是使用了着色选项将图像转为单色。大家也可自行设定其他效果。图层调板中就有了两个调整层,如下右图(小型缩略图)。现在可通过双击单独改变其中任何一项调整的参数,并且改变时候在图像窗口可以随时看到最终调整效果。这是非常方便的,顺利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就是多种调整效果综合作用的问题。现在我们既可以单独调整,又可以直接看到综合效果了。
  那这样是否解决了对原始图像的保护问题呢?其实通过下右图的图层调板大家就可以看到,尽管图像目前呈现一种暗棕色效果,但是位于背景层的原始图像仍然是原先的色彩。如果关闭(也就是隐藏,方法是点击图层眼睛标志)两个色彩调整层,就会看到原始图像仍“安然无恙”。


 


  虽然色彩调整层是一种特殊图层,但它仍具有普通图层的一些特征。关闭调整层就相当于该项调整无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组合多个调整的最终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下降图层不透明度来减弱调整层的效果。也可以删除调整层。

  现在我们打开一幅花朵图像,如下左图,并将它拖动到现有的图像中。拖入图像的方法在《课程#04:消除锯齿和羽化》中有提到,使用移动工具拖动图像到目的地。完成后图像效果如下中图,图层调板显示如下右图。


 


 


  为什么原先的两个色彩调整层没有对新移入的图像起作用呢?那是因为从外部移入的图像目前位于最高层,而调整层只能对位于其下方的图层产生影响。所以如果要让花朵具有相同的调整效果,就必须降低花朵层的层次,使其位于两个调整层之下。如下左图和右图。如果移动到两个调整层之间的话,则只有一种调整效果对其有效。


 


  现在我们知道了调整图层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只能对其下方的图层产生作用。如下左图,色相调整层的有效区域就是从其下方的亮度调整层开始,一路向下贯通直到底层。在这段空间内的所有图层都将受其影响。
  另外,多个调整层之间的层次也会影响图像的效果。如上左图,对于背景和图层1来说,它们是先接受了亮度调整的影响,再接受色相调整的影响。也就是说,距离图层近的调整层是先发挥效果的。如果我们更改两个调整层的层次,如下中图,那么对于背景和图层1来说,就是先接受了色相调整,而后才接受亮度调整的效果。如下右图。因此,改变多个调整层彼此之间的层次,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现在我们删除已有的两个调整层,删除的方法和普通图层一样,拖动到垃圾桶标志即可。现在我们得到一个如下左图的图像。图层结构如下右图。可以看出花朵在小路的上层,现在要求使用色彩调整层将花朵变为灰度的。但小路保持不变。大家可以先自己动手制作试试看。


 


  做得如何?是不是遇到一个关口怎样都过不去?我们来制作看看。

  首先确定如何使用色彩调整层将图层变为灰度,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色彩调整命令都可以建立为色彩调整层,比如去色命令就不能建立色彩调整层。我们可以使用色相/饱和度,将饱和度降为最低即可得到灰度图像。好,我们就建立一个色相(色相/饱和度的简称)调整层,并将其中的饱和度降为最低。到此为止都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这个色相调整层要位于花朵层的上方才能够对花朵产生影响,但同时花朵又在背景小路层上。根据调整层的特性,将会对其下方所有图层产生影响,就造成了如下图的样子,花朵和小路都被转为了灰度。


 


  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能有的人会想到改变图层层次来避免小路图层被灰度化(灰度化即是指转为灰度)。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对的,因为改变层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但对于这个范例而言,改变层次是行不通的。相信大家在前面自己动手操作时已经体会到了。

  还可以想到什么方法呢?如果将调整层和花朵层组成独立的图层组能否解决问题呢?能够想到这一步说明思维很灵活,是好事。不过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即使处在图层组中,调整层还是对其下方的所有图层产生影响,无论它们是组内还是组外的。

  调整层在默认情况下是对其下方所有图层有效的,是“公用调整层”。如果能变为某一图层的“私用调整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首先选择位于顶部的色相条整层,按下〖CTRL_G〗,调整层前方出现了一个专属指示标志(如下左图1处),色相调整层成了花朵层的专属层。同时花朵层的名字会出现下划线(如下左图2处)。再看图像已经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如下右图。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为花朵层建立多个专属调整层,如下左图。此时如果复制花朵层,则调整层转移至对新图层有效,原图层恢复原先状态。如下中图和右图。注意图层名称下划线的区别。带有下划线的层是附带有专属调整层的。不带下划线的为普通图层。
  如果要复制后原图层也保留调整层,可先将它们归入至一个图层组中,然后复制图层组。


 


 


  我们暂称带有专属调整层的图层为主层,那么改变主层的层次时,其附属的调整层也会随之改变位置,始终保持位于主层上方。如下图。


  在前面讲解选区的时候,就提到过可以通过创建选区对图像进行局部色彩调整。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色彩调整图层。创建一个矩形的选区后选择背景层(也可以先选择图层再创建选区,因为选区和图层是无直接因果关系的),然后建立调整层。如下图,如果设为带缩览图的方式,会看到图层缩览图右方还有一个缩览图,这就是我们将在以后学习的图层蒙板。


 


 


  我们可以利用带蒙板的色彩调整层来完成前面的范例,如下图。首先将花朵层的不透明部分创建为选区,方法是【选择>载入选区】,然后选择“图层1透明”。较实用的方法是在图层调板中〖CTRL_点击图层名〗。会看到一个沿着花朵层的选区产生,如下左图。然后创建调整层,就会看到只有选区范围内的图像发生改变。如下中图。图层调板内容如下右图。可重复以上步骤利用同一选区建立多个调整层。


 


 


  虽然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前面那种局部调整的效果,但两者在原理上完全不一样。
  前者是建立了专属于花朵的调整层,只对某一图层发生作用,是局部作用。这样如果关闭花朵层,调整层也就失去作用。如下左图。而后面的这种方法所创建的调整层,其作用范围仍然是全局性的,针对所有图层有效,而只是在有效面积上加以了限制。如果关闭花朵层,其他图层的相同区域还是会产生调整效果。如下右图。
  在实际使用时,如果要针对某一单独图层调整,就可以使用第一种方法去建立专属调整层。这样的优点是无论移动图层位置或是改变层次,调整效果始终保持。缺点是只能针对整个图层有效,无法只针对图层中的某一区域。
  如果要对一个图层中的某些区域做色彩调整,则必须使用由选区创建的带蒙板的调整层(也可以使用矢量路径,将在以后内容中介绍),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创立任意形状的调整区域而不必局限于图层。缺点是调整层和图层没有主从关系,进行移动或缩放等操作的时候必须通过建立链接才能确保同步。


 


  对于已经创建好的色彩调整层,可以通过【图层>更改图层内容】改变色彩调整的类型。比如将亮度调整改为曲线调整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留原先的专属关系或蒙板形状。

  第一小节的答案为:1d,2b,3e,4c,5a,6f。其中2与b、4与c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只是类似。

  第二小节制作步骤:
  注意观察图例,龙门吊的导轨并没有随着集装箱一起变色。因此创建选区时候要将导轨排除在外,如下左图。这其实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考验大家是否认真观察了题目。改变完集装箱(选择编辑红色后,改变色相为绿色并适当调节饱和度和明度),然后反选选区,再除去导轨部分,即可改变塔式吊车和散落货物的颜色(饱和度将为最低,然后适当下降明度)。

上一个:巧用PS曲线和色阶玩转调色魔术
下一个:电脑艺术设计易做图之路#6-图像调整

CopyRight © 2022 站长资源库 编程知识问答 z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部分文章来自网络,